导语:曾被唐玄宗赐名的植物,人称“骨碎补”,帮助过很多人,如今不多见了
众所周知,在农村生长着很多的野生植物,这些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广泛,仅在山上的植物就多到数不胜数。这些植物都有它们自身的价值和用途,而且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也不同。
每种植物在大自然中各自茁壮成长,大部分的植物都是生长在泥土里的,也有一种植物是喜欢在石壁上的,还有一种植物是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你肯定想不到还有植物是喜欢在树干上的。

一般来说,生长在树干上的植物非常少,今天笔者就与大家分享一种树干上非常珍贵的植物,它在农村有“骨科高手”之称,在过去帮助过很多人,如今不多见了。
这种植物在农村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叫做骨碎补,顾名思义,自然是骨头碎了还能补回去的意思,因此有“骨科高手”之称,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神奇不可思议?
关于骨碎补名字的由来还有这样一种传说,相传古代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野外骑马时不小心摔下来把手臂上的骨头摔骨折了,身边的士兵就是用这种植物捣碎用来包扎的,过了一段时间断骨已补伤口也好了,于是唐玄宗就给它赐名为骨碎补。
其实,骨碎补它的学名叫做猴姜。为什么叫猴姜这么奇怪的名字呢?这是因为它的根状茎有很多细细的绒毛,非常可爱,颜色又是棕色的,像极了猴毛,而且形状看上去与姜相似,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猴姜。

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岩姜、毛姜、申姜、岩连姜、石碎补、肉碎补、飞天鼠等都是它的别名。猴姜是水生骨科植物,对生长环境非常苛刻,只喜欢生长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山地林中的树干上,另一个地方是岩石上,生长特性非常奇特。
猴姜不仅生长的习性独特,而且它长得也是与众不同,它的植株并不高,只有30厘米左右,但是却生长着两种叶子,一种长在上面,呈四回羽裂状的披针形,叶子有多对对生,背后长满了孢子用来繁殖的。
还有一种叶子是从根状茎上长出来的,覆盖在毛茸茸的根状茎上。这种叶子虽然长得比较小,但是却能保护它的根状茎不受雨水的浸腐,太阳的暴晒,还能保护不让毒虫来侵害,可以称它为“保护叶”。

猴姜的根状茎是横生的,而且还比较长,这种根状茎可是不可多得的“宝贝”,它是一味价值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骨续筋、补肾温肾、散瘀止痛的功效,对骨头的伤势,续骨接筋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说价值真的是非常珍贵。
另外,猴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只喜欢生长在岩石上和树干上,据老一辈人说生长在树干上的猴姜要比生长在岩石上的猴姜价值更高,因为长在树上的为寄生植物,一般来说寄生的要比普通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