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7月8日,网友反映湖南沅陵县七甲坪镇出现露天焚烧垃圾现象,现场紧邻洞庭溪和沅江,引发水质污染担忧。当地迅速回应称,该临时焚烧点已停用,垃圾污水未入江河,正组织清运。
但公众的疑问还在冒烟:这些垃圾从哪来?烧了多久?对生态影响多大?这些都需要更透明的调查答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区一把火,烧掉的不只是垃圾,更可能烧断生态链的“绿色保险丝”。
山区垃圾处理向来是块“硬骨头”:运输成本高、监管死角多、环保意识弱。破解难题不能总当“救火队员”,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就像老百姓常说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环保红线得扎紧篱笆,把功夫下在“冒烟”前。
这次事件给所有山区提了个醒:生态账欠不得,等污染“爆雷”再补救,代价可比清运垃圾重多了。
文/陈一钊 何树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