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裂痕持续扩大,两国关系陷入近年罕见的紧张态势。
美国政府于8月27日明确自美国东部时间当日0时起,对自印度进口的商品正式加征25%惩罚性关税。这一新增关税与此前已实施的25%关税叠加后,印度输美商品总体关税税率攀升至50%,成为全球范围内美国针对单一国家设定的最高关税水平。
据美方表述,此次加征关税是对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回应,其依据源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8月6日签署的行政令,该行政令明确新关税措施将在公布21天后正式实施,为这场贸易对抗设定了清晰的时间节点。
关税落地的冲击迅速传导至印度产业端。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50%的高关税已导致约55%的印度输美产品丧失价格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陷入被动。多家出口企业反馈,美国客户已密集取消订单。
面对美国的关税施压,印度总理莫迪政府迅速采取多重应对举措。8月2日,莫迪在公开集会上发出“支持本土产品”的呼吁,号召民众通过消费本土商品为经济“减压”,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对特朗普此前称印度为“死亡经济体”言论的间接反击,也彰显出印度不愿在贸易博弈中妥协的立场。
除舆论动员外,印度政府还出台了针对性政策支持:一方面聚焦农民与小微企业主两大群体,通过补贴、信贷扶持等方式帮助其抵御关税冲击;另一方面则通过外交渠道向美方明确划出“不可妥协的红线”,强调印度的能源进口政策与贸易选择不受外部压力左右。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近几周内,特朗普曾至少四次尝试与莫迪通电话,但均遭到莫迪的拒绝。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莫迪的这一决策兼具“情感动因”与“战略考量”——既源于对美国加征高关税及“死亡经济体”不当言论的“深切愤怒”,也出于对通话内容可能被扭曲的“谨慎防范”。
截至目前,美印双方已就贸易争端展开五轮正式谈判,但始终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印度方面在多个公开场合明确表态,不会屈服于美国的关税压力,新德里将坚持“以自主方式处理与华盛顿的双边关系”,拒绝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出让步。
《纽约时报》在分析中指出,50%的关税税率对印度经济而言“近乎毁灭性打击”,其不仅直接冲击出口产业,还可能引发就业波动、外汇储备承压等连锁反应。而从外交层面看,莫迪对特朗普通话的拒绝,标志着美印传统盟友关系出现明显裂痕,未来两国如何打破贸易僵局、修复外交互信,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编辑: 陈怡
责编: 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