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黄骅港“智慧大脑”让煤炭运输更高效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8:45:00    

轮船靠泊在黄骅港煤炭港区装货。殷实 摄

昨天清晨,在黄骅港煤炭港区,一艘电煤船稳稳停靠,装船机高速自动运转,将煤炭源源不断地装入船舱。这些装船机宛如训练有素的巨人,精准而高效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

这是黄骅港全力推进智慧港口建设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黄骅港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智慧港口建设号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智能化转型,正逐步实现从传统港口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的华丽蜕变。

走进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各种数据闪烁跳动,实时展示着港区内每一个角落的作业情况。生产调度员李浩东手持对讲机,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上面呈现着铁路列车、堆场、货船等运行数据。

“呼叫生产三部中控调度员,靠泊302号泊位的‘华江807号’货船下达装船计划,请执行。”值班主任杜玉鹏一边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一边密切关注着大屏上实时更新的货船信息。

“如今,黄骅港的生产运营指挥系统已实现了质的飞跃。自2024年3月新系统投入使用后,调度范围从原来局限于港区内部,扩展到了煤炭运输的上下游,成功连通了煤炭产地、铁路及目的港等数据,真正打通了全产业信息链条,实现了一体化生产计划协同、卸车调度协同和装船调度协同。”据杜玉鹏介绍,通过“智慧大脑”,调度员能够提前获取上游煤炭矿区装车和下游发电厂煤炭库存信息以及3天内到港货船信息,并据此科学制定港口煤炭作业计划。同时,卸车指导员依据大屏上的列车运行信息,能为翻车机分别编制卸车计划,进一步压缩作业时间;大屏实时显示码头泊位在泊货船的装船进度等信息,也让装船调度协同得以实现。高效协同作业,彻底改变了港区传统生产调度模式,显著提升了煤炭港区的作业效率,极大增强了港口竞争力。

在万吨列车穿梭的翻车机房内,自动化设备在“智慧大脑”指挥下,24小时昼夜不停运转。工作人员只需在集控操作室内,依托智能生产系统,轻点鼠标,翻车机便能自动运行,短短1小时就能完成8000吨煤炭卸车作业。堆场内,自动化堆料机有序作业,精准地将煤炭堆放到指定位置;巨轮停靠的码头上,装船机也在智能系统控制下,高效地将煤炭装入船舱。整个作业流程一气呵成。

“当前,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工程项目建设正酣。这座全国最大的煤炭下水港迎来再次扩容。”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港区堆存能力将新增54万吨,煤炭年通过能力将增加5310万吨,煤炭运输能力将从每年2.1亿吨跃升至2.6亿吨,进一步提升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大通道的整体保障能力。

(来源:沧州日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