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校毕业生就业,广州的“重中之重”!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0:05:00    

又到毕业季。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被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等成为关键。

面对浩浩荡荡的毕业生大军,广州将国家战略转化为一场波澜壮阔的地方行动,以“阳光就业”书写答卷。

上半年,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7个部门组织开展2025年广州市“阳光就业”高校毕业生系列专场招聘活动,以“阳光就业·事业扬帆”为主题,为2025届高校毕业生和有实习需求的在校大学生、往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需要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各类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

6个月的时间,广州在全市铺开346场“阳光就业”线上线下招聘会,累计释放岗位53.59万个,38.04万学子在此启航。以力度、精度、温度三重维度,“阳光就业”招聘会铺就了青年人才通往社会的向阳之路,更是国家“就业优先战略”在岭南沃土生长的青翠枝叶。

透过一场场“阳光就业”招聘会,看看广州如何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推进。

南方日报版面图。

重在力度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关键的第一步是从“源头”抓起,即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

当青年人才的专业知识无法在职场绽放光芒,这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失落,更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为此,广州人社部门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高频次组织“阳光就业”校园招聘活动,以空前的规模力度,开发就业岗位。

在暨南大学,“百万英才汇南粤”“羊城邀约”粤港澳大湾区专场招聘会暨“青春飞扬”广州台湾青年月活动,共吸引150家名企参会,提供岗位超过3000个;在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综合专场”汇聚105家名企,2523个金融科技、数据分析岗位;更见广州医科大学两场医疗卫生专场,6000多个白衣天使席位、生命健康守护职位如生命之灯点亮希望。

这些跳动的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以最大诚意释放的岗位洪流。“全年计划联合院校就业创业e站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不少于1000场。”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更重要的是,不仅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还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专场”,汇丰环球、海德国际物流等名企云集,外贸、跨境商务岗位与国际经贸专业无缝衔接,现场投递简历超1300份;在华南农业大学“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专场”上,不少用人单位表示本次活动吸引了大批专业匹配度高、能力出众的高校毕业生前来投递简历,收获颇丰。

云南农业大学招聘负责人表示:“华农的毕业生专业跟我们的需求完全对口,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华农学子到美丽的云南来发展。”今年,云南农业大学计划招聘72名博士毕业生,所需专业涵盖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学、动物学、兽医学等。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全市人社部门联合104所院校就业创业e站,创新推出“一校一主题”招聘模式,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教育部门的联系对接,主动作为,积极协调获取全国、全省高校毕业生数据,实现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子均能在专属舞台找到用武之地。

适配的岗位加速了招聘会的对接成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百千万工程”专场招聘会上,385名毕业生握紧了机遇;广东财经大学专场584人次达成意向;广州航海学院“航海智造技术专场招聘会”共投递简历 2124份次,开展现场面试1700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70余人。

重在精度

精准不仅要匹配专业,更要锚定时代方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锚定了青年人才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点。

唯有将青春力量导入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方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今年以来,广州人社部门以“阳光就业”招聘会为抓手,推动青年人才向“百千万工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国家急需领域深度集聚。

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阳光就业”以主题专场实现精准响应。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百千万工程”招聘会集结96家涉农企业,1991个岗位覆盖智慧农业、乡村治理、农产品电商等领域,促成385名农林专业毕业生现场意向签约,将课堂所学与广袤乡村连接。

在生命健康领域,广州医科大学两场医疗卫生专场释放超6000个岗位,从三甲医院临床岗位到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职位,精准匹配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让青年在“治病救人”一线找到价值支点,健康中国的时代召唤得到莘莘学子热烈响应。

在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综合专场105家企业释放2523个岗位,广电城投、开平供水等企业展位前排起长龙,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岗位需求,让财经学子看到专业的新蓝海。

当国家呼吁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阳光就业”招聘会便成为战略人才输送的黄金通道。这些专场招聘持续向国家战略领域注入青春力量,架起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的桥梁。

同时,广州持续提升技术、管理、科研类岗位比重。上半年,广州346场“阳光就业”招聘活动中,人工智能面试专区、数字经济岗位等新兴领域占比超四成,有效引导青年向乡村振兴、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核心领域集聚。

从算法工程师的代码键盘到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从生物实验室的显微镜头到社区医院的诊室,“阳光就业”以分领域、分行业、分场景的精准施策,将国家战略转化为青年可触达的职业选择。

当广技师学子在AI岗位调试模型参数,当仲恺毕业生用无人机巡护万亩稻田,当医科大学生握紧基层卫生院的听诊器,这些青春身影的每一次奔赴,都在为“国之大者”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快评】广州温度,托万千学子逐梦之路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需要人社部门积极“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这不仅指向岗位数量的扩容,更强调通过多元主体协同、精准服务托举,构建一个有温度、可持续的就业生态。

当力度与精度构筑了就业立交桥的坚实框架,广州更以人文关怀铺设桥上温暖的引路灯,将政策善意转化为可触达的民生暖意。

摸清底数是温情帮扶的起点。广州建立“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机制,依托355家覆盖全市街镇的就业驿站,通过数据比对、电话随访、上门走访,动态建立毕业生就业台账。

这种“铁脚板+大数据”的深度摸排,让人社部门能够动态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需求,并进一步扎实开展实名制就业帮扶,提供“13311”就业服务,同时,确保实现优先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人一策”让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服务赋能是破除壁垒的核心。广州将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全链条服务嵌入“阳光就业”体系。

全市104所院校就业创业e站上半年开展1053场就业创业指导活动,覆盖15.70万人次;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招聘会现场,“AI简历优化专区”三分钟生成诊断报告;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施的“13311”机制,即1次政策宣介、3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1次档案服务,从能力端化解“求职无门”的焦虑。

岗位扩容与能力提升双轨并进。针对实践经验短板,全市密集组织见习对接,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百千万工程”专场,1991个岗位中技术管理类占比超60%。

资金支持是兜底保障的基石。截至2025年6月,广州发放2025届求职创业补贴1.77亿元,及时雨惠及5.92万寒门学子;对吸纳毕业生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扩岗补助,全年兑现超726万元。

从就业驿站的“一对一”帮扶到补贴资金的精准滴灌,从AI赋能的职业导航到零工市场的包容接纳,“阳光就业”的温度在于让政策关怀具象为个体的机遇。广州以市场化与社会化交织的服务网络证明,拓宽就业渠道,既需要广厦万间的规模,更离不开春风化雨的细腻。

南方+记者 洪钰敏

【作者】 洪钰敏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