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初秋的IVD行业已经开始寒意四伏。
此前,硕世生物发布公告称,部分董事、监事及全体高管主动提交《关于自愿降薪的函》。
公告显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及行业环境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支持公司优化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持续竞争力,实现稳健发展战略目标,上述人员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及共同担当,自愿提出调整薪酬。
公开资料显示,硕世生物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体外诊断(IVD)领域,主营业务覆盖试剂、配套检测仪器以及体外检测服务,形成“试剂+仪器+服务”的一体化模式,客户涵盖疾控机构、医院、第三方检测机构及科研单位。
另有IVD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业内已有其他抗体龙头企业开始裁员,行业仍在阵痛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9月4日,万孚审计监察部通过公众号发布消息,为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违规行为、共同维护公司利益,由该部门制定的《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即日起正式生效。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举报奖励力度颇大,单案最高奖励可达20万元。前述从业者向记者表示,转型阵痛期下,会有更多企业向内调整。
业绩降幅达86.35%
根据公告,自2025年8月15日起,公司核心高管团队薪酬将显著下调。其中,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国强、名誉董事长房永生年薪削减50%;副总经理刘中华、胡园园和周国辉下调40%;财务总监孟元元下调10%;两名职工监事贾兆强和顾丽娜分别下调10%和5%。
对比往年薪酬可见,公司高层报酬已大幅回落。往年年报数据显示,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2022年,房永生和王国强税前报酬分别高达1800万元和1550万元;2024年,他们的年薪分别降至206.43万元和243.99万元,而本轮调整后硕世生物董监高薪资将进一步收缩。
降薪的直接诱因是业绩持续承压。硕世生物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1.76亿元,同比微降1.05%;归母净利润为399.26万元,同比下降86.35%。
自2020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IVD行业市场容量急速放大,硕世生物凭借检测试剂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2022年公司营收高达55.35亿元,但此后逐步回落。2023年营收降至4.03亿元,2024年进一步下降至3.49亿元。高速增长难以持续,公司逐渐回到行业常态。
利润下滑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随着体外诊断行业集采在全国深度落地带来的公司产品价格承压;二是报告期内自产检测试剂增值税率调整至13%,导致毛利率下降、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减少和政府补助金额减少。
现金流方面,公司经营活动净额同比下降超100.77%,主要系上年同期收到了较多往期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及检测业务的销售回款所致。
除降薪之外,公司还采取多项成本控制措施。2025年上半年,硕世生物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费用均有所下降。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94%,管理费用下降21.02%,研发费用下降13.11%。
这一趋势自2023年起已显现,三项费用连续两年大幅缩减。2023年,硕世生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同比下降52.61%、40.36%和27.06%。2024年,三项费用再度分别同比下降34.41%、53.42%和25.56%。
但总体看,即便硕世生物全面收紧开支,业绩仍未能有效改善。行业环境的整体低迷使得公司所能采取的措施更多是“止损”,难以实现根本性扭转。
谋求海外纾困
硕世生物的困境并非孤例,国内市场的收缩已成为普遍现象。IVD行业自2022年见顶后,迅速进入下行周期。
2025年上半年,已披露业绩的60多家上市公司中,超过40家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另有近10家至少一项指标下降。作为行业龙头的迈瑞医疗,其体外诊断业务营收也同比下滑16.11%。
自2022年起,多轮IVD集中采购大幅压缩了价格。江西医保局披露,2023年,江西牵头肾功、心肌酶类生化试剂带量采购,平均降幅77%,最高降幅92%。这使得企业利润空间急剧缩窄。
此外,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政策的推行,也减少了重复检测需求。2024年11月,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要求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因此,过去患者在不同医院往往需要重复检测,如今这一壁垒逐步打破,进一步减少了检测试剂的消耗量。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格局也趋于严峻,中小企业过度涌入导致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
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场或将成为国内体外诊断企业纾困的关键。半年报显示,迈瑞医疗海外业务收入83.32亿元,同比增长5.39%,占整体营收比重首次达到50%;联影医疗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48%,占比达到18.99%,成为增长亮点;理邦股份海外业务收入5.57亿元,占比超六成。
与此同时,硕世生物表示,公司正通过四大方面的措施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首先是建立国际营销团队与完善营销体系,公司将有计划地选择重点国家、重点市场区域进行集中营销;二是加快推进公司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注册与认证工作;三是构建多元化的国际销售渠道,探索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科研院校开展合作项目;四是逐步推进本地化运营策略,在部分重点目标市场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
不过,目前硕世生物的海外收入规模仍相对有限。2025年上半年,其境外业务实现收入693.42万元,虽同比增长31.32%,但仅占总营收的3.95%。
在行业周期波动和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在国内市场承压的同时有效拓展海外业务,或将成为包括硕世生物在内的IVD企业走出低谷的关键挑战。(实习生彭雅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