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昌】永昌县: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2:35:00    


近年来,永昌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在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引育管用、发展环境优化方面持续用力,以聚才蓄水之功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破立并举除壁垒,激活人才“源动力”。针对传统编制管理僵化、职称评聘通道淤塞、基层人才聘用自主权缺失等体制机制问题。破除编制瓶颈,建立“编制周转池”,构建“县级+行业”双循环编制体系,在县委组织部下设人才储备中心,核定20个事业编制,专门用于县直部门人才引进,在教育、卫生系统设置73个周转事业编制,专编用于教育、医疗人才引进,用足用活用好编制资源,有效破解“无编可用”与“有编闲置”的双重困境。灵活职称评聘,实施“地方粮票”职称改革,全面推行“两单列、一特设”政策,80名教师通过“单列指标”聘任中、高级职称,77名实行“高职低聘”,有效实现了教师管理“岗位能上能下、职称能高能低、待遇能多能少”。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评价改革,出台《永昌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实施细则》,为6人评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让乡村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充分授权松绑,深化教育系统“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持续推进城乡学校交流轮岗,下放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认定、人才引进等自主权,促进教师人才资源合理高效配置;探索卫健系统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管理改革,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


夯土培基强支撑,释放人才“满格能”。针对人才引进困难,作用发挥不好,本土人才匮乏等问题。多措并举引才,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大力开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行动,全职引进各类人才367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50余名。积极探索“县引企用”“双招双引”“周末工程师”等引才模式,深化在外人才联系服务,建立永昌籍在外优秀人才联系机制,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拓宽平台用才,聚力打造产才融合发展平台,推行“人才+平台+产业”模式,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项,创建苜蓿、奶绵羊等科技小院4家,打造“国家牧草金昌试验站”“绿色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元生中新奶绵羊研究院”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提供支撑。整合资源育才,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年均培训农民职业技能3500余人次。推进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20余名优秀人才到乡镇、产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淬炼成才。依托人才项目强化人才培育,组织实施省、市、县级人才项目,有效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创新创造驱动效能。


聚势赋能优环境,打造人才“引力场”。针对地理区位、县域条件、待遇保障等人才发展环境不够优越的问题。深化政策落实,深入推进“甘肃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项目”,全县1200余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有效补充企业人才力量。率先落实乡镇机关事业干部公务交通补贴,优先晋升乡镇一线公务员、事业干部职级,兑现12名引进人才购房补贴78万元,落实柔性引才奖补资金9万元,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强化服务保障,制定进一步关心关爱干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若干措施,多措并举为基层干部协调解决两地分居、赡养老人、照顾子女等实际困难;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推行“三个一批”服务措施(制定一批优惠政策、装修一批人才公寓、办好一批暖心实事),努力让引进人才安心扎根。优化发展环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118套,让人才“住有所居”。全面梳理省、市最新人才政策清单,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发展等各方面,迭代升级现有惠才政策,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潜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永昌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柴纳敏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