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命之光映照文明底色 | 文明厚度传递城市温度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09:41:00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文明,是有爱的“双向奔赴”,珍贵而有力量;文明,是鲜明的“内在气质”,幸福而有温度。

7分钟,能做什么?

对于姜昭鹏和王涛来说,7分钟,是救回一条命的善举,是对文明最直抵人心的回答。

从姜昭鹏到刁娜、周江疆、刘盛兰,再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座城,文明的内涵不断丰富延展。

漫步烟台,也许是一副精美的城市素描,也许是一次温暖人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场志愿奉献的善行……这些充满爱的瞬间,累积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厚度,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一)

文明,有根有脉。

穿越时空隧道,我们可以发现: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烟云中走来,烟台始终将文明二字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根植于脚下这方热土。

烟台自古就是一座民风淳朴的城市。在这里,人们古道热肠、急公好义,早在1929年就有了运作规范而现代的烟台恤养院;在这里,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赋予了这片土地创新开放包容的基因;在这里,从成功实施“2·12”砣矶岛海难救助到“5·12”汶川地震的千里驰援,从众志成城应对非典疫情到万众一心抗击历次冰冻旱灾,烟台人仁义与顽强拼搏的精气神和着黄渤海不息的涛声,谱写出一曲曲文明之歌。

烟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气质,积淀了城市文明的根脉。

“奇山所城古貌存,朝阳街坊洋风盛。海景奇丽呈特色,智者德政展新篇。”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教授,这样褒奖烟台完整的文化脉络。

“烟台的文化根脉深植于民间,这种溶于血液的文化认同,凝聚着前人的思想智慧,也凝聚着后人的情感寄托,这是市民心目中引以为豪的精神家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烟台人栉风沐雨、奋进前行。”鲁东大学教授刘良忠说。

诚哉斯言。正是烟台独特的文化品位和价值,成就了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厚植滋养文明的土壤。

站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上,大爱烟台,总有那些人性光辉和文明印记让我们念念不忘——

革命战争年代,胶东育儿所10年间抚养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1000多名;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胶东儿女踊跃参军、骁勇善战,50万青年参军,胶东支前民工280万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大批先模人物:一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铁柱子王永幸;对革命无限忠诚、对人民鞠躬尽瘁的李永绪;舍命试药、以身试针的赤脚医生张焕才……

改革开放时期,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道德模范刁娜,舍己一条腿,救人一条命;全国最美家庭王华堂和张翠兰夫妇,40多年无怨无悔抚养脑瘫弃儿;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时间,在这里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层层叠叠的文明沉积。

(二)

岁月带走的是时间,积淀的是芳华。这份芳华,源于一座城市普及文明素养、激活文明基因的气度和决心。

烟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可以追溯到1984年。那时烟台就在全市开展整治城市卫生、整治机关作风、整顿社会秩序、倡导文明新风等城市文明建设活动。

1993年,烟台市委、市政府作出“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的决定,从此,烟台就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一以贯之地抓、坚持不懈地做。

1999年,烟台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成为最早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全国58座城市(城区)之一。从2002年起,中央文明办组织专家开始研制《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2004年9月,共119项指标的测评体系正式颁布试行。这是全国第一个评价与考核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的指标体系。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烟台从116座城市中脱颖而出,与厦门等9座城市一起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09年初,烟台再次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并实现了位次前移。2011年,经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烟台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15年,经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我市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烟台第六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05年入选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20年来,烟台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文明烟台,用跨越时光的一次次回应,给予文明呼唤最好的回答。

“六连冠”,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伴随全国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还是开展“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活动;无论是城市综合治理,还是深化群众性基层文明创建……在烟台,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成为社会共识。

一个幸福的微笑,一次温暖的搀扶,一句礼貌的问候……在烟台,文明与友爱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能够留下记载的只是沧海一粟。

(三)

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变得是追求文明的方式,不变的是对文明的追求。

3月13日晚,烟台大剧院座无虚席,“向人民汇报”——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赴山东烟台慰问演出璀璨开启。

2024年1月6日,也是在这个舞台,“岁月流金·山海情深”烟台籍音乐名家名作演唱会唱响,20多位国家级歌唱家、演员乘着歌声的翅膀,重温烟台厚重的文化底蕴。

回首2024年,2024中国电影导演之夜、烟台籍音乐名家名作演唱会、养马岛音乐节、2024烟台国际海岸生活季、群众文化艺术展演……这些大型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高端的美育体验和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城市的文艺范和文化味愈加浓厚。

如何构建城市文明新格局?全民美育!

从组建美育专家资源库到开展美育大讲堂;线下全面推开美育“八进”宣传活动,线上推出以《烟台有戏》《传承人说非遗》为代表的原创文化节目栏目,全民美育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今年,烟台市全民美育三年行动全面实施,通过夯实学校美育主阵地、构建社会美育大生态、开创城乡美学新模式、打造县域美育新样板、推动美育模式数字化、实现特色美育品牌化等关键行动,努力将美育理念转化为广大市民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人文情怀和文化气质,打造物美、景美、城美、人美的文明底色,全面营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社会氛围。

(四)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田野与树木没有给我一点教益,而城市的人们却赐给我颇多的教益。”是的,当人的品德推动着城的品格,城的积淀也在孕育着人的精神。

微光闪烁,汇聚星河——

一辆小轿车突然冒烟自燃,危急时刻,7路公交车驾驶员王旗挺身而出,提着车上的灭火器,将火势控制住;

一位推自行车的老人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正在收拾店铺的退役军人曹守勇第一时间冲出来救助;

巴拿马籍“庆祥”轮在烟台打捞局“德涞”轮的协助下,成功起锚并被拖离礁石区域脱险,驶往烟台港内锚地安全水域……这份“不约而同”,源于城市文明中最温馨也最朴实的力量。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但文明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城市的每一处细节之中,折射于每一位市民的举手投足之间。无论是公交车驾驶员王旗,还是退役军人曹守勇,他们所经历的事,可能只是他们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美丽片段,但他们美好而感人的行动体现出来的高尚勇敢的精神品质,既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广大市民文明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道道彰显烟台城市文明形象的靓丽风景。

平凡的人们,总是给我们最多感动。频出的暖心故事,也许没有多么惊天动地,但正是这一点一滴,始终浇灌着现代城市的文明之泉。

时间会成为过往,人会老去,但当下一个“7分钟”出现时,我们相信,一定还会有人冲上去,因为我们知道,这里是全国文明城市,文明的厚度在传递着城市的温度。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